日前,由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主辦的鄭文秀詩集《夢染黎鄉》作品研討會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召開。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、書記處書記、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長吉狄馬加,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常務副會長葉梅,《詩刊》雜志常務副主編商震,《民族文學》主編、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石一寧,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李一鳴,《民族文學》副主編、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秘書長趙宴彪等出席研討會。
海南黎族詩人鄭文秀創作的《夢染黎鄉》,用詩歌記錄黎族文化變遷、詠嘆黎族人民自強不息的精神。吉狄馬加表示,這次研討會不僅僅是對個人作品的研討,也是對黎族文學的研討。“從他的作品中,我們看到了生活的重要性。詩人在面對生活與時代的時候,有著明確的方向與態度。他以一個詩人的眼光與情懷,對自己民族在大時代中的歷史走向進行追尋,對當下發生的一切真實書寫,是對自己民族文化的努力保存。”吉狄馬加說。
商震認為,鄭文秀是“近年來涌現出的優秀的少數民族作家之一”。“詩集體現了海南黎族的民族文化、民俗風情,強化了詩人自身民族意識的辨識度,使詩人有了區別于其他詩人的符號性。他的語言樸實無華,但有彈性,來自日常對話,有著黎族民歌般的韻味。”
純粹熾烈的民族情感,是少數民族作家普遍具有的特點。石一寧認為,鄭文秀的詩集是對本民族文化與人民深情的歌唱,是一個詩人自覺的使命感。作品中既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,更有對民族精神的深入認知與詩意解讀。“詩人的存在就是民族的存在。”石一寧說。
研討會上,邱華棟、賀紹俊、張檸、石英、徐可、黃賓堂、李美皆、洪燭、劉大先、聶權、賀穎等作家、評論家,分別從詩歌創作與生活的關系、詩歌意義的文學指向、詩歌文本的美學解讀等角度,對《夢染黎鄉》進行了評價與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