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座慎終追遠、充滿生命關懷的新殯儀館,一項助益逝者走好最后一程的公共福祉,與萬千市民的終極期許,
此刻被連接在一起,共同見證著這座城市灼灼其華的人文光輝。
深圳斥資3億元擴建位于龍崗沙灣的市殯儀館,這個由市政府2010年立項的重大民生項目,值得我們特別去關注,因為它有關人類社會最有價值的部分——生命的終極關懷。(詳見A16版)
有哲學家說,人生有兩種浪漫,一種是生的浪漫,不虛度一生,用奮斗、拼搏去拓展生命的寬度和長度;一種則是死的浪漫,在生命的最后一程,以從容、豁達的態度迎接夕陽西下。這其中,對待生死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涵與修為。
這當然屬于個體層次上的浪漫。然而還有更高層次的浪漫,則應當被定義為社會制度環境的人文主義溫情。同樣是對待生死,為所有的生者提供可供美好生活的制度環境,讓他們享受到各種應有的權利,這是社會環境對于生者的尊敬與賦權;而當個體走向生命的終點,給予最大限度的周到服務,讓人們帶著微笑離開,這是社會環境對于逝者的體恤與溫情。
中國的傳統文化中,有“逝者為大”的價值精髓,殯葬文化在中國歷史圖譜中具有獨一無二的意義。雖然改革開放以后,中國經歷了全新的殯葬改革,但核心理念依然未曾動搖,那就是為即將離開的人送上祝福,讓他們的晨光暮色都披上一層不散的暖光,并盡最大可能滿足其愿望。
不可否認的是,這些年來某些地區的殯葬管理走了彎路。過度追求商業化,高價低質的服務,以及漸漸淡去的人文情懷,都讓公眾和媒體對此予以質疑和不滿。而在深圳,則尋求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殯葬文化改革之路,既大力倡導火化、海葬等先進殯葬理念,同時又處處顯露人文細節,比如大幅度降低殯葬費用,為民眾減負等。2012年元月,深圳推行殯葬5項基本服務免費,此次殯葬館擴改建工程完成后依然會秉承公益理念,市民可根據需求自行預定園廳,基本殯葬費用全免。
這就是社會殯葬環境人文主義溫情的現代化延伸。關于生命的話題,任何討論與推進都不能忘卻生命的本質,也即生命的可貴與無價。而讓人們更理性地看待生死,則是必須拾階而上的文明工程。
深圳新殯儀館建成后,還將建成生命教育文化園,這恰恰與時代發展一脈相承。當下人類進步的潮流是自由的、開放的、分享的,個人的精神節點都是獨一無二的,而在殯儀館這個略顯特殊的場所,這個節點和另外一個節點形成關于生命的信息交流、愛心交流,共同探討何為生,何為死,如何更好地活著,如何有尊嚴地告別,這其實就是生命開闊與升華的協奏。
一個人關于生死的浪漫定義,創造了個體生命的精彩結晶;一群人關于生死的浪漫共鳴,則創造了人文思想的升華;一個社會關于生與死的浪漫追尋,必將締造偉大的文明生命體。
一座慎終追遠、充滿生命關懷的新殯儀館,一項助益逝者走好最后一程的公共福祉,與萬千市民的終極期許,此刻被連接在一起,共同見證著這座城市灼灼其華的人文光輝。如果到了生命終結的時刻,相信愛與關懷,會陪著我們有尊嚴地走完這一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