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近期采訪調研發現,在高考改革大幕開啟的背景下,各地重點高校通過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、實施農村學生專項自主招生等政策向“寒門學子”傾斜,成效明顯且獲得各界好評。但實施中衍生出的一些問題還有待破解。海南一貧困縣高中老師反映,越來越多縣城領導不再送子女到省城讀書,而是送往貧困縣高中就讀,與農村孩子爭奪政策照顧機會。(9月15日京華時報)
教育公平一直以來,都是為人們所關注的重點,正所謂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”,教育在當前社會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,尤其是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,各種新知識層出不窮的今天,社會對知識的渴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對教育的要求也更加緊迫、更加急切。
而對于很多學子來說,高考則是體現教育公平、決定未來生活工作走向的重要一步,這一步走得好,可能會改變人的一生。因此,在這種背景下,國家專門出臺政策,要求各地重點高校通過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、實施農村學生專項自主招生等政策向“寒門學子”傾斜。
這種政策對于寒門學子來說,的確是福音,而且正是體現了教育公平,因為他們相對于那些城里的娃來說,不管是學習條件,還是生活條件,都相差太大了,這樣的差距,讓他們根本就不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來競爭,如此一來,一步落后,就會造成步步落后。
而就是這樣的優惠政策,一些官員子女卻要跑來爭搶,說得直白點,真心有點無恥了,打個不恰當的比方,這就像是一個衣冠楚楚的人,從乞丐的碗里搶錢,已經失去了基本的底線了。
所以,不管是從大局來考慮,還是從情感來考慮,這樣的搶奪,其實就是肆意破壞高考改革的紅利,放任了官員子女,如果不及時整改和制止,不僅會讓這樣的好政策取不到好效果,反而會阻礙教育公平,打壞了高考改革這鍋湯。
因此,應該立即針對這種情況,建立起保護農村地區尤其是農村貧困地區學子們的制度籬笆,在保證學生正常流動的基礎上,加強對貧困地區教育資源投入,加強對領導子女的審核,讓教育公平的陽光普照到每一個寒門學子身上,讓那些鉆空子的家長們得到嚴肅的處理。